“啥是膜拜单车?最近火了吗?!”最近,如果你不想被当成“古墓派”,可千万别脱口就问出这样的问题,被OUT的感觉可不好玩。
摩拜单车,是Mobike的音译,听名字就很酷炫。实际上,也是当下最酷炫的概念“共享经济”的产物。所谓共享经济,通俗解释,就是Airbnb、Uber那一类通过平台把闲置资源利用起来的经济模式。以前只有“公共汽车”,现在才有“公共自行车”(即摩拜),后者才是共享经济模式的一种。
摩拜创新受资本青睐
说起公共自行车,可能很多人(比如小编)首先想到的是政府在某些小区门口,及地铁站附近建的自行车桩。政府建立这个项目,原本是为上班族们解决家和地铁站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不过,以小编家为例,从自家出门走到最近的车桩就不止一公里了,有这点时间还不如直接走到地铁站呢。
摩拜单车最大的突破,就在这里——没有固定的桩位。用户通过下载APP、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就可以自动给单车解锁、使用,到达了目的地以后,再手动上锁即可。这样,用户使用完毕以后,只需把车停在任何规定的位置即可,比如,路边白线的区域内,或是其它单车聚集停放区。
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小创意,虽然刚开始遭到了小小的冷遇,而后却短时间内迅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数轮融资。其中,由熊猫资本领投、愉悦资本跟投的B轮融资数额为千万美元级别,此后Mobike又迅速获得了创新工场的B+轮投资。
摩拜多久才能赚钱
有没有获得融资,和能不能短期赚钱,通常是两码事。作为一个类政府公益项目,曾经免费的时候并没有“火”起来,现在成为商业收费项目了,虽然已经“火”了一段时间,但是否能真正玩得“赚”,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根据摩拜方面公布的数据,为了向用户提供“不会闹脾气、不会掉链子、不会罢工”的单车,摩拜单车的造价从一开始的6000元每部,压缩到如今的3000元每部。
创始团队设定的车辆生命周期为4年,期间不需要任何设备维护成本。同时,用户使用摩拜单车的收费标准为:用户注册并缴纳299元押金(可退)后可使用,车费采用分段计费方式,半小时1元。
以上两个数据告诉我们,如果一辆单车平均每天被使用2次(每次半小时计),那么需要4年时间才能勉强回本;如果平均每日被使用4次,则需要2年时间回本。
不过,一辆单车真的能够平均每天被使用2次以上吗?既然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那么除了上下班来回地铁站以外,小编还真想不出有什么别的用处。问题在于,你上班,别人也上班,下班也是一样,事实上已经有过这样的报道——下班了找不到车,一看都在地铁站候着呢!
此外,对于“无维护成本”的假定也值得推敲。只要百度一下“摩拜”,相信最先看到的一定不是这种商业模式多么有前景,而是车辆损坏、涂抹二维码,还有把车藏家里的、扔河里的……不一而足。对于道德素质问题咱就不谈了,关键在于作为一个商业项目,有没有将这样的风险考虑进来。车都没了,那真是不需要维护成本了……至于摩拜引入的“信用积分”制度(违规使用则租金加倍)是否会行之有效,还要待市场的检验。
看来,摩拜如果要通过用户租金的方式进行营利,并不容易。除此以外,还有一种赚钱方式,就是拉广告商“做广告”,但这同样要以用户量为基础,否则广告做给谁看呢?
摩拜的钱途,用户说了算
经过以上分析,摩拜能不能“赚钱”这回事儿,咱就暂时先不讨论了。So,还是来看看它能不能先将市场做大。至于市场大不大,还是要听用户说了算。用户也就是普通人,普通人最在意的无非是方便吗?省钱吗?舒适吗?三个适用于一切的终极科学问题。那么,就先不谈什么低碳、环保、时尚等高大上的词汇了,还是来科学地说说这三点吧。
先说“省钱吗”。假设一人上班下班各用车一次,一天2元,一年730元……好吧,屌丝如小编这样的,其实并没有买过500元以上的自行车。事实上,200元以上的也没有体验过,在校期间豪华型二手自行车价值150元,经济型的100元内就可搞定。
如果是自用的自行车,生命周期也不比摩拜车更短,4-5年是绝没有问题的。因此,对于需求量最大的人群而言,这似乎并非是一种经济的选择。(当然,在不考虑他们能不能赚钱的前提下,偶尔想骑一次车又正好发现附近有车,却是极好的……)
再说“方便吗”。任何并不省钱的事物,只能从方便入手。对于这一点,摩拜可以说是毁誉参半。相比于自己家里放一辆自行车而言,摩拜的一个优势是,不用寻为了停车占用楼道(被邻居骂),也不必担心被偷、被盗(反正小偷偷了也卖不出去)。
不过,另一个方面来看,既然车是公用的,今天你停在这里,不能保证明天它依然安静地在这里等待你出发……当然,随着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这个问题有待缓解,但可以解决到什么程度呢?单车数量的上升同时也意味着每辆车使用次数的减少(即收入的减少),要做到伸“腿”即来的话,需要的规模和成本恐怕很惊人。
还有“舒适吗”。车身过重,座椅高度不能调整(让180长腿欧巴情何以堪~),以及没有篮筐等问题已经广受“吐槽”。摩拜方面也以及公开表示,正在加速生产第二代摩拜,会对以上问题作出部分改进。
除此以外,作为一名女性主义者,小编再代表“软妹”群体发发声。对于要穿裙子、高跟鞋的“嗲妹妹”来说,自行车本来就算不上一种方便的出行方式。下雨天、台风天、酷暑天都是对于车技和体力的考验,加上非机动车道的路况问题,如横冲直撞的外卖小哥(虽然乃们很帅)等……失去了女性群体“票数”支持的市场真的会很大吗?
最后,同为“共享经济”,同样是交通出行,“拼车”模式如今相对而言已更为成熟。滴滴顺风车、嘀嗒拼车等平台,用户使用这项服务的时候,无论是对车主、还是乘客,平台都会统一采购意外险、责任险等保险。而摩拜,目前则还未做到这一点。
综上所述,摩拜单车如要成为分享经济的又一“大佬”,也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