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乐时会起鸡皮疙瘩?这可能是天赋异禀!

分类: 365bet手机app 发布时间: 2025-11-13 20:00:03 作者: admin 阅读: 390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一段美妙音乐在不经意间透过你的耳膜

激起一股电流纵贯你的脊髓

带来一阵舒爽的颤栗

大家可不要小看这种感受音乐带来的颤栗

这种感知能力也算得上是一项特技

那么,听到音乐会起鸡皮疙瘩的“能力”从何而来?

又为什么说这是一项特技呢?

快来和科博士一起了解一下吧!

颤栗是对刺激的本能反应

能让人颤栗的刺激有许多种,最凸显本能的当属寒冷。受到寒冷刺激的时候,骨骼肌颤栗(就是寒颤)产热能帮助维持体温。而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也能在体表形成空气层以利于保温。

其实,颤栗不仅是一种对不良刺激的本能反应,一些令人愉悦的刺激也会使人颤栗,例如爱抚、宏伟壮丽的景象,音乐等等。科学家专门对我们欣赏音乐时获得的感受进行“本能”和“抽象”程度的评估,发现颤栗同时具有本能反应和抽象感受两种属性。

结果表示,特定一部分人在听到喜欢的音乐时,心率变化和皮肤电导率变化与通常主观产生的愉悦感觉并不相似,这类人的脑情绪和奖赏系统的神经活跃度会增强,特别是伏隔核、前脑岛和内侧前额叶皮质。这种特有的感知技能又是从何而来呢?

颤栗为何成为感知指标?

针对这种个体差异,科学家们研究了与音乐相关的能力、熟悉程度、参与程度以及个体的性格特点和体验的开放程度等,却发现这些方面都与对音乐的享受程度相关,却没有一个可以对个体差异做到完美预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首先在听音乐的志愿者中分类调查了15项感受指标,结果发现,颤栗是其中最能够预测对音乐反应的个体差异的一项指标。

实验期间,科学家用心搏间期来表示心跳速率,在减去静息状态的数值之后,心搏间期的数字越小表示心跳越快。结果显示,听音乐会产生颤栗的人群,听到心仪的音乐时心跳加快的程度会更高,而在颤栗出现的时刻基本上达到了整个试验期间的最大值。

听音乐会颤栗的人有何不同?

当一类人听到喜欢的音乐,不自禁出现颤栗的同时,还会伴随着显著的心跳加速和皮肤导电反应的上升,这两者都是愉悦感受的生理指标,不依赖于实验参加者的主观评估。那么,直观表现出的颤栗和兴奋情绪到底从何而来呢?

有的人会对音乐产生颤栗反应,这可能是因为大脑中执行功能的结构不同。对无颤栗和有颤栗两组音乐收听者的大脑进行扫描,科学家发现听音乐有颤栗的实验者们的听觉联想区域和情绪奖赏处理区域之间有更强的脑白质连通性。

在科学家研究的特定脑结构部分,即后颞上回(听觉联想区域所在位置)和前脑岛、内侧前额叶皮质(情绪奖赏处理区域所在位置),这两个部分可以通俗理解为大脑中管理听觉和愉悦感的功能区。

通过统计不同实验者中这两部分的连接处的兴奋程度,科学家发现,有颤栗组的实验者在大脑结构层面上拥有更强的听觉和愉悦感之间的连接。

不过没有感受到颤栗的小伙伴们也不要气馁,上面提到的科学研究中的实验者们,在除了有无颤栗这一项不同外,其余的方面都是匹配的,比如接受的音乐训练、对美学的感受程度等等。

平时听到喜欢音乐时耳尖发麻的感受

竟然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

会不会心里还会感到一丢丢的特殊自豪感呢?

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

和科博士分享感兴趣的生活故事!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

想看更多有趣又实用的内容

赶紧关注我吧

资料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分享

点点赞

原标题:《听音乐时会起鸡皮疙瘩?这可能是天赋异禀!》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