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亚洲电台所有的评论只代表评论员们个人的观点。)近读莽萍编著的《中外名记者丛书 - 俞颂华》,这本17万字的书前半部分是俞的评传,后半部分是他的作品选辑。俞颂华是活跃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著名报人,除了主持过多加报刊的笔政,他在中国新闻史上还有不少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创举,其中一项是在1920年他与瞿秋白、李仲武由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联合派赴莫斯科,这是中国记者第一次采访了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另一项是在1921年至1924年担任前述两报常驻德国的特派记者,开中国驻外记者之先河。纵观俞颂华的新闻实践和作品,他是一个充分反映时代进步脉络的新闻工作者,然而与瞿秋白等人情不自禁卷入共产主义洪流炯然不同的是,他选择了“以新闻事业为唯一终身职志”,他一生没有加入任何党派,而以一个自由主义者相标榜,俞颂华“无党无私,公正达观”、“正直踏实、不计名利”也成为倍受推崇的品格。看到这本书,面对今天中国大陆今天的同行,不禁扼腕:一片“党报”天下、舆论一律,尤其是江泽民提出要讲政治、要政治家办报,新闻工作者遭到强暴--自觉不自觉的成为党的喉舌和工具,新闻媒体变成了制造谎言的机器;凡是想凭良知做新闻的,要不就是被投入监狱,要不就流放国外,要不就干脆改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国力提升,以各个新闻媒体名义派驻外国的记者也越来越多,然而这几乎被国家安全情报部门所垄断……。在成千上万的中国大陆记者中,到哪里去寻找今天的俞颂华呢?我同意作者莽萍在后记中表述的一个观点:“象俞颂华这样学识渊博的无党派职业报人,是那个时代整体文化氛围造就的。他的新闻活动颇能体现当时中国民间报业的一般风格。而在二、三十年代,与当时社会文化和学术的发达程度相呼应,中国民间报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是过去的历史,共产党统治中国大陆半个多世纪,不仅在肉体上而且从精神人格上摧毁了所有的俞颂华们,甚至完全铲除了产生俞颂华的社会基础。不过,掩卷沉思,我感慨不已的是,就象在集权专制的新闻媒体中毕竟还出现了钦本立、戈扬、胡绩伟这样的报人,这本《中外名记者丛书 - 俞颂华》在中国大陆的出版,并且是由官方权威的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尤其难得的是作为“丛书”,还介绍了包括羊枣、孟秋江、黄远生、戈公振等在内的一批中国名记者,其宗旨“就是为了探讨中外名记者成长的道路,借鉴他们在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培养我国新一代的名记者,发展我国的新闻事业服务”。这说明中共全面专制的高压不能完全扑灭这些新闻自由的星火,只要保持这些火种,中国大陆就还会有俞颂华、钦本立再生的哪一天!(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张伟国作的评论。)